分享到 更多

石英时计与其他新式时计

2016年12月09日   

 

石英时计与其他新式时计

 

抵达终点的精度竞赛

 

就在改良机械式时计的时,美国的贝尔研究所在1930年发出以石英为振动器的“石英钟”,大幅超越了以摆轮控制的机械式时计。 接在1946年,美国国家标准协会利用阿摩尼亚分子中原子的振动研发出“原子钟”(图1.),人类对精度的追求到此几乎已经达到了极限,再往上的话就是像天文学、航天工学、或是战略弹道飞弹之类的超越现实需求的精度了。阿摩尼亚原子的振频常态时保持240亿Hz,原子钟则是以通电的方式降低它的振频,降低到跟钟表同等的时计运用范围。除了阿摩尼亚原子之外,现在还有研发出采用铯、氢、铷、铊原子的原子钟,它们的精度理论上10万年才会有1秒的误差。日本现在虽然有发送长波标准时刻电波的信号,但它的基准也是前面提到的原子钟,所以具备受信功能的钟表同样也是每10万年才会误差1秒。

 

石英时计与其他新式时计

 

各种音叉实际的研发

 

除此之外,1957年美国的Hamilton研发了以摆轮控制的电池式腕表,1960年同样是美国的BULOVA推出了以音叉取代摆轮的电池式腕表“Accutron”(图2.)。音叉表有很多种,“Accutron”所采用的是所谓的“棘轮式”,这种装置是由振动机构状态下的音叉振动带动棘爪,由棘爪拨动棘轮来完成擒纵的动作。

 

除了此一种类,还有以石英振动器取代音叉振动器的“同步马达式”、以及将棘轮式擒纵机构中的棘轮换成磁力擒纵器的“磁力擒纵机构”等等不同的产品。

 石英时计与其他新式时计

 

机械式时计最后的残喘

 

与此同时,机械式时计发展出耐震轴承“因加百禄避震器”(Incabloc)(图3.)、英国的CLIFFORD发明了“磁力擒纵器”(Pendulum),美国也发明了“白色合金发条”(Nivaflex),不少机构都在这时有了长足的进步。

 石英时计与其他新式时计

 

动力方面也是,瑞士的积家也开发出利用温差来为发条上炼的“Atmos空气钟”(图4.)。 然而到了1969年,日本的SEIKO(原诹访精工舍)发表了石英式腕表“Astron 35SQ”(图5.)。Astron的精度高达惊人的日差±0.2秒,由于它的登场,机械式时计800年的历史终于拉下了终幕。

 

石英时计与其他新式时计

 

本文转载自《盛时》钟表杂志   第40期

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

在线咨询
我的卡券
0
我的购物车
0
我的心愿单
0